大家好!
我是 Federico,Evernote 的產品經理。您可能已經知道 Bending Spoons 在年初時併購了 Evernote。從那時起,我們就非常努力學習關於這個經典產品的一切知識,因為我們知道這個產品與高效個人生產力齊名已超過十年,而且我們也對 Evernote 的未來充滿期待。
我們花了非常多時間研究每則留言、每封郵件,也跟忠實的 Evernote 粉絲開了多次意見交換會議。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想辦法解決使用者們的痛點,並進一步強化您的產品使用體驗。
簡單的說,我們非常執著在思考如何讓 Evernote 帶給您全新程度的實用性!
今天我就是要來告訴您未來幾個月可以預期有哪些變更,包括 Evernote 訂閱價格調整、重大產品強化(同步性能及可靠性),以及令人興奮的新功能(即時編輯、AI 記事清理、AI 搜尋)。此外,我也要來簡單介紹一下 Bending Spoons。
價格
首先就從最困難的一題開始:Evernote 訂閱價將做調漲。下表列出部分新定價,完整定價請點此連結。
Evernote Personal 訂閱定價
貨幣 | USD | AUD | BRL | CAD | EUR | GBP | JPY | KRW | MXN |
月付訂閱方案 | 14.99 | 17.99 | 29.90 | 17.99 | 12.99 | 8.99 | 1100 | 10500 | 89 |
年付訂閱 | 129.99 | 159.99 | 264.90 | 159.99 | 99.99 | 79.99 | 9300 | 99000 | 719 |
Evernote Professional 訂閱定價
貨幣 | USD | AUD | BRL | CAD | EUR | GBP | JPY | KRW | MXN |
月付訂閱方案 | 17.99 | 22.49 | 32.90 | 22.49 | 14.99 | 13.49 | 1550 | 13500 | 109 |
年付訂閱 | 169.99 | 209.99 | 329.90 | 209.99 | 129.99 | 104.99 | 12400 | 125000 | 1009 |
針對新訂戶,新定價將自 5 月 1 日起生效。而對舊用戶來說,新定價將於下一次續訂日生效。我們也會在續訂日的 28 天前主動通知所有將受到影響的客戶。
客戶通常都很不樂見漲價的情況。那為什麼我們還是這麼做了呢?對我們絕大部分的訂閱客戶而言,這次漲價是近七年來的首次,而 Evernote 提供的服務和功能在過去七年裡則有大幅度的擴張,如下表所示。更重要的是,調整價格讓我們可以更顯著提升最關鍵領域的研發,包括基礎建設和產品開發,並能更快提供更高價值給您。
2016(上一次價格調漲) | 2023 | |
記事編輯 | 基礎格式工具 | 進階格式設定 語意樣式 範本資料庫 |
生產力 | 記事提醒 Checkbox | 記事提醒 工作事項(以及多重工作事項提醒) 行事曆整合 Home 反向連結 AI 記事清理 [BETA] |
團隊合作 | 記事與記事本共用 | 記事與記事本共用 Teams Space 即時編輯 |
搜尋 | 搜尋 篩選器 光學字元辨識 | 搜尋 進階篩選器 光學字元辨識 AI 搜尋 [敬請期待] |
性能與可靠性強化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 Evernote 即將推出哪些重大革新和新增。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到,最常被提出的使用者通點是同步處理的性能以及可靠度。因此這點就成為我們最優先來處理的地方。我們已經開始在調整 Evernote 同步處理記事的結構方式。這會是漸進式的釋出,因為我們需要確保所有東西都正確運作。部分使用者應該已經開始發現到同步處理變得更順暢了。我們非常努力在合理的狀態下儘快達成下列階段,並預計於 5 月 1 日前大幅降低所有 Evernote 使用者的記事衝突發生頻率(且在多數情況下完全不會再發生)。緊接著我們也計畫釋出更多調整,讓新記事的跨裝置同步處理比現在快上許多。
即時編輯
第一個即將推出的新功能是「即時編輯」,預計於 5 月 1 日送達您手上。即時編輯是建構於上面提到的同步處理強化之上。有了它,您可以無縫同步於多台裝置上編輯同一則記事。假設您用手機在記事裡輸入資訊,立刻就會在筆電上的該則記事裡看到。而若將記事與他人共用,您們也終於可以穩定可靠地真正即時共同協作。即時編輯不論是對想在多個裝置上編輯、與他人共用記事者都很實用,對 Teams 團隊來說更是不可或缺。
屆時會有更多詳細說明,您可以先參考下面的動畫略知一二。

即時編輯
第一個即將推出的新功能是「即時編輯」,預計於 5 月 5 日送達您手上。即時編輯是建構於上面提到的同步處理強化之上。有了它,您可以無縫同步於多台裝置上編輯同一則記事。假設您用手機在記事裡輸入資訊,立刻就會在筆電上的該則記事裡看到。而若將記事與他人共用,您們也終於可以穩定可靠地真正即時共同協作。即時編輯不論是對想在多個裝置上編輯、與他人共用記事者都很實用,對 Teams 團隊來說更是不可或缺。
屆時會有更多詳細說明,您可以先參考下面的動畫略知一二。

此文最後附有一些相關的技術資訊細節,若有興趣,歡迎參考。
人工智慧 (AI)
現在 AI 正是大熱門的話題,理由也不難懂:AI 帶來各種機會的同時也帶來隱憂。所謂隱憂不僅限於隱私和安全性方面,也很有可能產生為了創新而創新的趨勢。開發各種華麗的功能,但對使用者並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請放心,我們的 AI 功能都需經使用者同意。意即除非您明確告訴 Evernote 要將資料交由 AI 模型處理,否則都不會啟動。而就算您同意,您也一直擁有資料的控制權。我們也會持續從設計和根本上實踐隱私權政策中所言,確保您的資料安全、安心、隱私。
儘管如此,只要處理得當,AI 也能帶來許多絕佳可能。我們就在試圖將 AI 以能真正改善使用者生活的方式帶入 Evernote。我們很有信心,新開發出來的功能一定可以為您解決更多問題。現在就讓我來揭露其中一些細節。
AI 記事清理
第一項預計於五月開始逐步釋出的 AI 功能是「AI 記事清理」。您是否有過這種經驗:在某場重要會議上努力做了許多筆記,事後卻又要花大把時間來整理?AI 記事清理就是要為您處理這個無聊又耗時的工作。每位使用者都免費體驗 AI 記事清理功能一個月,無任何限制。爾後該功能將成為訂閱者專屬功能。
個人意見:我已經利用這項功能的原型來清理個人記事好幾週了。老實說,我根本難以想像以前沒有它是怎麼過的。相信您在實際體驗過後也會有相同感受。

AI 搜尋
第二項 AI 功能對技術的要求門檻格外高。目前暫定名稱為「AI 搜尋」。有了它,您可以直接對您的 Evernote 應用程式輸入自然語言文字來問問題,並立刻取得基於您的記事內容的答案。
Evernote 使用者一直相當喜歡我們的搜尋功能,因此,這次能大幅改善搜尋功能也讓我們很興奮。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會有資安部分的考量,因此我們都以審慎有條理的方式來處理。我們的團隊現正努力解決各種挑戰,預計本功能將於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

Bending Spoons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一直專注在讓 Evernote 變得更好,一直都還沒有機會介紹我們自己。因此我想藉此來稍微說明一下。
Bending Spoons 在全世界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但我們在歐洲是一間備受推崇的公司。我們極度熱衷於提供世界一流的產品,已有超過五億人選擇使用我們的非 Evernote 應用程式,其中很多也都是付費用戶。
雖然 Evernote 是我們至今最大的一樁收購案件,但這並不是第一次。我們擁有優良紀錄,在收購優質產品後將它推往新高度。Splice 就是其中一例。我們在 2018 年向 GoPro 取得 Splice,自此大幅強化其使用者體驗,並導入數十項最新功能,讓 Splice 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行動影片編輯器之一。Splice 的定價一年 $89.99 美元。如有短期需求,亦可用 $4.99/週的方式取得。不論對專業或業餘的內容創作者來說,Splice 都提供絕佳的高價值。已有超過一億人使用 Splice 創造並分享影片,並在全世界有數十億的觀看次數,我們團隊也依然持續不斷致力於讓客戶更滿意。
雖然 Splice 和 Evernote 分屬不同類別,兩者依然有共通之處。不僅僅是兩者背後同樣有高度複雜的科技支撐,而且兩者都面臨極端激烈的競爭,任何稍差於世界等級的產品都幾乎等同於失敗的保證。
結語
Bending Spoons 在大約四個月前取得 Evernote 的掌控權。我們的目標是要將 Evernote 變成對所有希望提升個人工作生產力的使用者最有助益、最實用的應用程式。我們希望,在了解上面提到的各項創新、以及我們對未來會有更多作為的承諾後,您對 Evernote 的未來能有高度樂觀。我們並不打算刻意修正運作良好的地方,而是希望能大幅提升您的 Evernote 使用體驗。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您很快就能親眼見證 Evernote 能變得多好用。
如對產品改善或加強有任何想法,敬請不吝提出。您的每一個意見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歡迎寄信到 federico@evernote.com。我無法承諾逐條回覆每一則留言,但是我全部都會讀過。
祝一切順利
Federico 和 Evernote 團隊
共同編輯運用技術說明
我們採用了新的資料結構:Conflict-free Replicated Data Types (CRDT) (無衝突複製資料類型),並使用應用 CRDT 的 Yjs 來打造新的記事系統。在原本的 HTML 格式之下,每則記事都有可能發生衝突。新的記事系統從設計上就能完全解決衝突情況,它能合併來自不同裝置上的不同更新,就算不同版本的更新是同時發生,又或有些裝置有連上網路而有些沒有。
使用 CRDT,用戶端會在每次編輯生成更新,並傳送到伺服器。伺服器不再需要處理當一台裝置在編輯時,要防止另一台裝置做編輯的這種棘手狀況 (已知會產生 bug)。現在伺服器只需要接收並推播這些更新給所有連結到同一則記事的用戶端,不論是有多位使用者,或有多台裝置的單一使用者。這樣的設計讓後端的邏輯簡單許多,也就讓系統運作起來更快也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