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您過的是哪種生活,提升個人生產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但在現代社會裡,僅僅是打開電腦螢幕就會被分心。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在家工作也列入工作模式之一後,這個問題就變得更嚴重了。私人時間和工作時間的分界愈發模糊,更難完全專心在其中一個狀態裡。
要破除習慣是個大挑戰。首先要能意識到自己那些不具生產力的特性,並確立想要改正的意圖。若您覺得自己並沒有達到應有的生產力水準,並且想要改善每天的效率,可以先從誠實檢視每天的日常行事開始。問問自己這些例行公事是否反而阻礙潛力的發揮?這邊先列出三個低生產力的習慣,看看您是否在無意間已經陷入其中任一個了呢?
1. 多工作業 vs. 切換作業
多工作業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事實上對有些人來說,多工作業真的能提升個人生產力。但想要從多工作業獲得正向結果,首先要理解它背後的道理。
真正的多工作業和只是「切換作業」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多工作業通常是在從事不太需要用大腦或重複性很高的操作,例如一邊打毛衣一邊看電視。也可以在一項作業進度停滯時,短暫切換作業。例如寫作中途暫停去洗衣服,好讓大腦可以轉換一下。
而切換作業則是指試圖同時做兩件事,例如看書的同時一邊繼續講電話。不停快速將注意力在兩件事情之間移動反而會同時將腦子往太多方向拉扯。已經有科學記錄切換作業會導致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完成作業,而且跟一次專注在一件事情時相比,反而錯誤更多。
一次專注在單一事情,或有效率的多工作業。越能夠避免切換作業越好!
專家密技:使用待辦清單是避免切換作業、提高個人生產力的絕佳方式。但就算使用待辦清單,也需要經過整理歸納,不然很快就變得雜亂無章。利用Evernote 的工作事項就能建立詳細的記事和待辦清單、設定提醒、標記關鍵工作事項。
2. 試圖記住所有事情
就算是最有條理的腦子都會有搞混事情的時候。如果完全只靠自己,尤其在事情很多的情況下,記憶的正確性和準確度一定下降,生產力也會受到波及。需要記得的東西越多,遺忘關鍵資訊的風險就越高。
當我們試圖處理過多事務時,很多重要資訊就可能被忽略掉,尤其是時間、日期、行程等一類的資訊。想要記住太多細節也會產生壓力,反而讓問題變得更嚴重,產生更多挫折感,個人生產力也自然會下降。
專家密技:與其試圖自己記住所有事情,把 Evernote 當作您的裝置上的中央「第二大腦」,將所有事實和數據集中放進去會更好。Evernote 記事全都住在同一個地方,並可輕鬆與其他您日常使用的應用程式連結。任何靈光乍現都可以快速並即時歸納好,釋放出來的腦力可以用來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3. 缺乏系統
在思考如何極大化個人生產力時,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看成一套系統。生活裡的每個層面都會交互影響,例如工作是為了賺錢,有錢則可以購買私人生活所需的物品。高效率意味著所有這些元素都可以達到和諧的平衡。
要套用這種「系統思維」,就要把生活各個層面拆解成各元素,然後檢視它們彼此之間是如何互動的。舉例來說,若您一週上健身房兩次,一週也去超市兩次,就可以考慮把兩個活動合併,每次離開健身房後就去超市買菜,這麼做或許就能省下更多時間、力氣以及交通成本。
把家務雜事和生活各方面有系統地完整釐清,是踏上高生產力之路的第一步。在 Evernote 裡建構一個有系統的清單、計畫、行事曆、提醒中心能幫您找出日常生活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或同步的。
獲得高個人生產力的關鍵
高個人生產力來自好習慣的養成,和壞習慣的破除,而這當然是很看個人的。若沒有處理會傷害到生產力的習慣,再複雜的系統或多樣化的應用程式都會是無用的。除非能找出自己那些低效率的習慣,不然就還是會一再重複同樣的錯誤。
Evernote 不僅能為您精簡、簡化您的行程、提醒和行事曆,也能協助您找出並打破壞習慣,並且養成和維持好習慣。現在您可以真正移除那些令人分心的東西,專注在打造一個更好、更具生產力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