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譯自此 Evernote Japan 文章
學生或研究人員、音樂家等等,總是有著各式各樣的人們使用著 Evernote。此次介紹的使用者是製作今年度堪稱日本年度神作 、觀影人數更達到了千萬人,動畫片《你的名字》的導演 新海誠先生。過去他曾經在推出動畫片《言葉之庭》的時候接受過我們專訪。現在,《你的名字》即將在台灣播映,馬上跟著我們來了解動畫大師的 Evernote 活用術吧(※ 此為 2013 年採訪內容) 。
姓名:新海誠
作品:《你的名字》、《言葉之庭》、《秒速5公分》等
官方網站:Other voices
『你的名字』:官方網站
― 馬上進入正題,可以告訴我們你與 Evernote 如何相遇的嗎?
新海:沒記得很清楚,是在買了 iPhone 之後,大約是 2011 年 4 月左右吧。因為想要能同時在多裝置上使用筆記 app,搜尋之後,在網路新聞得知 Evernote,從那時候就開始使用。操作非常簡單是我覺得好用的地方。
― 在 Evernote 前是使用什麼軟體呢?
新海:我是 Mac 使用者,在那之前都是使用 MacJournal 的套裝軟體。雖然還不到寫生活日誌的程度,主要是留下每天的紀錄或是想到的靈感等等。但是在自己家中或像攝影棚那樣的外出地點,沒有辦法從不同地方以相同的方式登入看見內容,單純地覺得不方便。
― 現在是如何使用呢?
新海:大致分成兩個部份:私人及工作。
私人的部分,首先是透過 twieve 來記錄 Twitter 的發文到 Evernote,或使用 Evernote 來寫私人日記。也會放上 MacJournal 寫的東西,放了近 10 年左右的內容。內容是… 舉例來說『跟誰去喝酒』或是『今天是電影上映第一天,好難熬』之類的(笑)。並不是每天都會寫就是了。
― 在工作上呢?
新海:有想法的時候會做筆記,製作過程的紀錄、資料的剪貼等等。閱讀書籍時,我會將喜歡的句子寫下。雖然只是將思考的東西做記錄,這麼說好像有點誇張,但就像是「創作的秘密」。剛好《言葉之庭》這部作品製作了 1 年左右,腳本的雛型及企畫書還紀錄著呢。動畫製作結束後,緊接著的是演講跟活動會,這部分我也會記錄內容摘要。正在寫作中的小說版《言葉之庭》也是用 Evernote 寫的。在 iPhone 中主要使用 FastEver 這個app。啟動速度快,日期時間(timestamp)也容易記錄。
― 有跟其他工作人員一起使用 Evernote 嗎?
新海:沒有耶。真的就像是私人的抽屜一樣的感覺。想要分享時,會使用 Google Doc。動畫製作首先要有企畫,接著是分鏡圖,然後才進入影像製作。在分鏡圖以後,會需要圖像、影像的專業工具,所以 Evernote 是在那之前的階段使用。具體來說,草圖等會使用 Photoshop 描繪,檔案管理、分鏡圖的檔案是用 Mac 的 Finder 及 Dropbox 來管理,拍攝場勘的照片會使用 Aperture。
「Evernote 與 iPhone 的組合改變了生活」
― 就作品製作的流程來說,是一開始及最後的階段會使用到吧
新海:當然關於進度記錄等的文字會並行使用 Evernote。Evernote 對我來說,就像是紙本記事本的延伸。記下創意點子,從 Web 複製貼上一些資料照片及資訊… 如果沒有數位科技,我會用紙本筆記做相同的事吧。如果沒有 Evernote 的話,應該會使用單機版或其他雲端服務吧。那麼 Evernote 有什麼優異的地方呢? 功能簡單,但想要更複雜的功能時,也可以提供。雖然我可能不會使用,但是因為在這平台上這麼寫著,也就感到安心。
― 確實在 Evernote 使用者中,也有很多重度使用者熟悉的進階功能
新海:是啊。若閱讀了其他熟悉 Evernote 的使用者分享的部落格,會向他們學習仿效,也可以理解想徹底了解一種工具的樂趣。我也是開始製作動畫時才對操作 Adobe 的 After Effects 或 Photoshop 感興趣,也有懷著「想要使用看看這個功能」的心情。只是 Evernote 對我來說是工作的工具,最終目的是要製作電影。
― 開始使用 Evernote 後,覺得有什麼方便的地方,或有改變的地方嗎?
新海:不是 Evernote 本身,而是被與智慧型手機的生態組合改變了。使用桌上型電腦的時間減少。在智慧型手機問世前,不管是不是在工作上對數位科技有依賴,只要離開電腦前就會有與工作斷了聯繫的不安全感,主要因為公司的電腦不是隨時在我身邊。
而這 3 年來,智慧型手機與雲端空間的 app 問世後,解決了我的問題。不只是 Evernote 單一產品,雲端的概念及智慧型手機這樣科技的組合,有了很大的改變。
― 現今已經變成了使用雲端服務,不管在哪裡都可以工作的時代了呢。新海先生您所持有的裝置有什麼呢?
新海:iPhone 與 Mac。Mac 是在公司跟家裡,也有隨身攜帶的 MacBookAir。家中還有 iPad,已經變成小孩的玩具了(笑)。電腦也與以往不同,不是複數人共享,而是個人的東西。
「Evernote 解放了檔案的概念」
― 新海先生,包含社群媒體在內,您滿精通使用數位裝置及服務的吧?
新海:也不是這麼說。最近反而不常去找尋資訊。光是 Twitter 會流入的訊息就已經太多了,自己不去蒐集反而量剛剛好。當然部落客們會積極地蒐集訊息,我想也有人將這些訊息做為自己的產出,流露出來並成為自我形象的表現。但我們的工作是儲存訊息,取其精華後再套裝化呈現。如果不去抑制每天的形象展現的話,反而會變成創作的障礙。
― 原來如此
新海:另外,說到改變,感覺檔案的概念漸漸消失。Evernote 也是如此,MUA(Message User Agent)也是,即使檔案本身(實體)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感覺是變好的。使用者製作文字檔後,放入資料夾管理… 使用 Evernote 的話,不需要這麼做。但是依工作性質不同,也有人是需要檔案實體,這就要區別出來。而 Evernote 多少解放了關於文字相關檔案的概念,這是令人值得高興的。
― 對新海先生來說,Evernote 是什麼?
新海:數位作業系統對我來說,是記錄文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