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說:「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小小的遠方,誰都有想要出走的念頭,不過只要一想到行程、訂機票等雜事就覺得少了點動力而又回歸現實面。但,難道旅行一定都得從零準備、顧忌太多搞得困難重重,最終盯著朋友的旅遊動態羨慕不已嗎?
曾經到京都流浪一年的阿曼達,笑稱自己兼職「背包客」,只要有空就到日本踏遍各個角落。下文是我們意外發現的文章,裡面有好多精彩的 Evernote 應用規劃,舉凡票卷、景點、美食攻略一次揭露。馬上來看她如何在筆記當中摸索出最舒適的旅遊節奏,看見日本、貼近當地、享受生活吧!
你好,我是阿曼達。一直覺得自己不算是位部落客,我只是把部落格當作興趣的普通人。我喜歡一個人旅行,讓自己更勇敢。
- 阿曼達。揹起包包去旅行
- 原文轉載:阿曼達部落格
很久很久以前,iPhone 才剛問世,智慧手機尚未全面風行於一般民眾之中,我去日本玩時都會自己製作一本小冊子,上面詳細記載每日行程,還有貼著印下來的 Google 地圖,甚至還會蓋滿各地的紀念章,貼滿各種車票,每次玩回來,小冊子都會變得好肥好厚一本!後來漸漸的在日本出現了可上網的 b-mobile sim card,到現在的上網 AP 租借,去日本玩不免都會利用手機上網,真的是數位時代也改變了人們旅行的樣貌。
因為工作生活上原本就會使用 Evernote 記錄大小事情,後來這幾次的旅行也很自然地使用 Evernote 規劃每一趟的行程,在旅行過程中,利用手機上網,可以隨時確認行程資訊,也不需要帶著一本冊子跑來跑去,一隻手機就可以搞定一切,當然有時我也會覺得,有實際的小冊子好像可以記錄下更多回憶,所以我現在會利用明信片去記錄沿途行程,買一張當地的明信片,蓋上紀念印章,寫下當天的回憶,然後寄回台灣,這也是另外一種旅行的方式。
這篇就以我自己慣用的筆記方式介紹一下,我是如何規劃我一趟行程的。先說一下,我使用的是 MAC 版,還有 iOS 版的 Evernote,跟 Andorid 還有 Windows 本機版的畫面會有不同,但功能上應該是大同小異啦。
記事本分類:
先建立一個此次旅遊主題的記事本,在這個大標題的記事本之下,再建立各種不同主題的副記事本,副記事本前面的編號,是我自己手動 key in 的,不是原本內建的,我自己覺得這樣整理起來比較好看。
行程:
之前我是利用原本的表格功能,將每日行程先做個大略的排定,簡單說就是今天我要去東京,明天要去日光,後天要去鐮倉,先將大概的輪廓規劃完畢,之後再細排每日的行程。但前兩周 Evernote 官方釋出了 2015 年的日曆模板,已經幫使用者將一個月的日期都排好,而且又很美觀,所以我就直接轉成日曆模板的樣式,整理成一個總行程表,這樣可以很清楚明白旅行這段期間,大概是怎麼分配每天的行程。
每日細部行程:
我會在『行程』這個記事本裡面,根據日期去建立不同的記事,然後透過連結,可以從總行程表裡面,直接點選連結就開啟該日期的記事,可以在這個日期記事裡面,仔細地安排每日的行程。
在要建立連結的記事上按右鍵,選取『複製記事連結』,然後到總行程的表格中,在要建立連結的日期上按右鍵新增連結,接著貼上剛剛複製的連結,就可以在總行程之中建立連結,只要按下連結,就可直接開啓要找的記事,省下尋找記事的麻煩。
至於每日的記事該怎麼規劃,或者是安排行程,基本上就看每個人對於文字的編排習慣不一定吧,我自己會把搭車時間,還有每個行程之間的交通銜接時間大概都列好。
住宿:
顧名思義,這個記事分類就是將住宿資料集中作整理,將交通方式、地圖,預約信件的內容全部整理在同一個記事之中。另外,從符號『i』點開之後,有相關此記事的內容,我建議,將此住宿地點的地址,輸入『位置』這個欄位,待會會說明這個動作幫助很大。
相同的,也可以利用上述的連結方式,在總行程表之中,建立住宿地點的連結,方便之後尋找各個住宿記事。
記帳:
雖然年紀漸大,購物的戰鬥力越趨低落,可是去日本玩時,通常都要記帳,否則一個不小心花錢花過頭,回台灣之後可真的是要過吃土日子,有記帳也比較好掌握自己的錢到底都花到哪裡去了。不過每次拿著一堆收據,整理真的很麻煩,後來我就利用相機把收據拍起來之後,分類到不同日期的記事裡面,收據就可以丟掉,否則帶著一堆收據真的好麻煩啊!我依舊使用一個總表記錄全部的花費,我會再另外用表格分類信用卡、Suica 卡,還有現金花費。
票券:
可以將旅程中所有的票卷都集中在這個記事本之中,也可以把電子機票以附件的方式附在記事本之中,以便有需要時可以馬上開啟。另外則是要到日本當地才買票的票券,可以另外記錄價格、使用方式、票券的樣式,還有購買地點的地圖,都可以集中在這個記事本之中。
景點介紹:
將事前調查景點的相關資訊與介紹,整理成一個記事,在當地遊覽時,可以馬上開啟這個記事,不要只是走馬看花,搭配相關資料可以更加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相同的,一樣可以搭配『連結』,從總行程表裡將行程地點做連結,直接透過總行程表裡連到景點記事,因為如果景點介紹的記事本裡面,累積了數十個的景點介紹,一時要翻出來可能不容易,透過行程表裡連結整理,就比較有系統規劃。
另外跟前面在『住宿』介紹的一樣,請利用『i』裡面的位置,將景點的地址輸入,這樣之後可以透過地圖集查詢地點。
美食:
也是規劃行程時,就把想吃的餐廳甜點美食,都各自以一個記事做記錄,包括網址、Menu、地點、想吃餐點的照片,都整理在這一個記事裡面,在點餐時若是碰到語言不通的時候,也可以馬上開啟記事查詢,另外請也利用『i』裡面的位置,先將此餐廳的地址先填好。
另外我平常就會買一些日文雜誌,若是平時在雜誌或者書籍上看到一些感興趣的景點,我也會用手機把重要的資訊拍下之後,將照片編輯成一個記事,這樣子出國玩時,就不需要帶著一本本的雜誌或者旅遊書,可以利用 Evernote 將平時收集的記事,都歸納整理好。
吃完一家美食之後,就可以隨手記下感想,還有評價,這樣也可以幫助我回台灣之後,要撰寫食記時,馬上翻出當初做的筆記,能夠立刻回想起當初的造訪的記憶。
注意事項:
我最後才講排在第一項的注意事項,這個記事本主要是匯整一些比較要注意的項目,像是出發前的行李打包 Check List,還要當天到日本時在機場要買什麼票券,或者是哪一天以前要確認訂房都完成,還有哪一天開始可以預約見學活動,以及列車車票的預約。
簡單來說就是一些有時間性要注意的項目,我都統整在這一項目,然後利用 Evernote 的提醒功能,右上角的時鐘符號點下去,就可以設定這個記事本在哪一天哪個時間要提醒你。
地圖集:
在左側的欄位中,有一個『地圖集』,這邊的地圖排列,原本是根據你新增一個記事時的位置去做記錄,但我手動將位置改成景點或者是餐廳的地址,在地圖集這邊顯示的記事位置,就會是店家的位置。剛剛前面請大家將『i』裡面的位置輸入各地址的用意就是在這裡了。
如果是用手機看的話,畫面如下,可以看現在位置附近有哪些記錄的住宿,或者是餐廳景點,點選記事連結進去,就可以看到詳細的資訊。
Skitch:
Skitch 也是 Evernote 的其中一個應用工具,一起搭配使用非常方便,用電腦瀏覽網頁時,如果看到有興趣的內容,就可以用 Skitch 剪下來,再利用標註工具,在圖片上直接做筆記,Skitch 如果有與 Evernote 做帳號互通的話,編輯完的圖片會直接儲存在 Evernote 的Skitch 資料夾裡面,你可以再到 Evernote 把這個記事歸納到自己想要的記事本裡面。
Work Chat:
這個功能算是很新的,通常我都是一個人旅行,所以不太需要與他人討論行程,但偶爾與朋友剛好在同個時間點在同座城市滯留,就會作伴而行一天,此時就會用 Work Chat 功能做一下簡單的討論,分享記事本共同討論。
點選左側的『Work Chat』,會跳出一個對話窗要求你輸入,你想要進行對話對象的 E-mail,Evernote 就會寄一封通知 E-mail 給對方,請他登入 Evernote 進行討論。如果沒有 Evernote 帳號,從 E-mail 可以直接申請帳號,非常的方便,只要點選連結,輸入一個密碼就完成了。
第一張圖是我自己的畫面,第二張圖是與我對話對象的畫面。
使用 Work Chat 也可以分享記事本給對方參考,在要分享的記事本上按右鍵,然後共用 -> 分享至 Work Chat,可以即時在線上根據檔案進行討論修改行程,這算是很方便的功能,如果不在同地無法面對面討論,所有的討論,還有檔案的即時確認都可以在同一個軟體上面作業。
因為免費版,必須要有網路連線才可以看檔案,如果要出國玩,我會建議買一個月的專用版 180 元台幣,可以先在台灣將所有檔案都下載到手機裡,這樣就不需要擔心臨時國外沒有網路,或者是網路流量有限制的問題了。
根據使用者的習慣不同,Evernote 也會跟著變換樣貌,我覺得就像是上課做筆記,聽著一樣的課程,用著一樣的筆記本,但是筆記做出來的模樣也會不一樣,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
以上大概就是簡單介紹我在旅行上,怎麼使用 Evernote,讓我規劃旅行更有效率,也不用帶著一堆本子收據,可以讓旅行更加輕便。打完收工!